研究揭示,欧洲东北部的“鹳鸟之乡”仅有数百年历史

   在传说和寓言中,它带来好运、孩子和繁荣。今天,它的出现被视为健康环境的标志。在欧洲,几乎没有其他鸟类像白鹳一样具有如此积极的内涵。但是人...

  

东北欧仅在最近几个世纪被揭示为“鹳之国”

在传说和寓言中,它带来好运、孩子和繁荣。今天,它的出现被视为健康环境的标志。在欧洲,几乎没有其他鸟类像白鹳一样具有如此积极的内涵。但是人类和鹳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有多久了?这种关系是在哪里以及如何形成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鹳曾经生活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来自石勒苏益格(LEIZA)莱布尼茨中心 研究中心Archäologie的考古学家Ulrich博士Schmölcke说。

Schmölcke与NABU Michael Otto研究所的鸟类学家Kai-Michael Thomsen一起,首次利用考古发现调查了自上一个冰河时期以来欧洲白鹳的活动范围动态。

汤姆森解释说:“这表明,今天人口密度很高的大陆东北部,直到最近才成为白鹳活动范围的一部分。”这项研究现已发表在《鸟类学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两位作者评估了之前发表的在史前或早期历史定居点附近发现的鸟类骨骼。仅1999年发表的一组数据就包含了欧洲各地7500多个考古遗址的信息,这些遗址中有从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到近代早期的动物遗骸。

两位作者从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添加了更多的最新发现。Schmölcke说:“多亏了这个庞大的数据库,我们可以对过去几千年来白鹳的分布做出可靠的陈述。”

东北欧仅在最近几个世纪被揭示为‘鹳之国’

据此,直到1500年前,茜草草还只分布在南欧和西欧,尤其是伊比利亚半岛、上莱茵河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南部。

“在古代末期,白鹳的分布边界与罗马帝国的范围完全一致。古代文字资料表明,当时它已经与地中海地区的人们密切相关,”Schmölcke解释说。

然而,在罗马帝国的边界之外,白鹳没有找到任何合适的栖息地。人口密度显著降低。由于农业不那么密集,开放空间更少。

“大约一千年前,白鹳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到东北地区。这与中世纪的‘土地开垦’不谋而合,当时许多森林被砍伐,新的农业用地被创造出来,”汤姆森说。“显然,白鹳是某些人为景观变化的长期受益者。”

这项研究为自然保护和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如果我们想了解物种是如何传播的,或者为什么它们会从某些地区消失,我们不能只看目前的模式。我们还需要了解长期发展,”汤姆森说。

“无论是在LEIZA还是在ROOTS卓越集群,我们都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是如何发展的。然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过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哪些物种出现在哪里,”Schmölcke补充道。

对其他物种的进一步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但这项研究确实显示了鸟类学和考古学之间合作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如果我们在未来包括更多的分析方法,如遗传学和同位素测量,”考古学家强调说。

本文来自作者[夏波]投稿,不代表庞周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ngbaba.cn/life/202504-547.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联系我们

邮件:庞周资讯@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